用户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5月23日燕山大学MPA春季答辩

[复制链接]

38

主题

56

帖子

268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4 08:19: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6年MPA春季学期论文答辩拟定于5月23日,小编在这里衷心祝愿参加本次答辩的同学取得好的成绩,圆满毕业!特摘录两篇答辩相关文章以飨读者。第一篇是黄向阳教授于2013年写的初稿,2016年第16次修改的《学位论文答辩指南》;第二篇是数洞社媒原创《毕业论文答辩 | 八所高校十位导师亲自传授终极答辩攻略》汇集北大、人大、上海交大、北师大、中传、对外经贸六所高校的十位导师问答于这一篇文章告诉你,毕业论文答辩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
学位论文答辩指南2016-05-16 黄向阳

 1.   学位论文答辩是论文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事关论文是否通过,是否授予你学位。你费尽心血,写出一篇学位论文。如果在答辩环节出现严重差错,功亏一篑,遗憾终身。学位论文答辩会,也是你初出茅庐展现研究能力和学术才华的舞台。希望你认真准备,把答辩会开得精彩,圆满完成论文工作。
  2.   你要准备8-10钟的论文陈述。要有一个文字稿,以备不时之需。论文陈述要交待论文选题的由来或背景、论文研究的问题、论文所采取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关于该问题论文提出了哪些基本观点或形成哪些基本结论或取得了哪些发现、其基本依据是什么、论文还存在哪些问题或还有哪些问题。最前一点和最后一点可以简要说明,中间各点要重点说明。不要面面俱到,而要重点突出。你要琢磨一下在紧张的答辩会中、事先已经阅读过你的论文的答辩委员们最想知道什么,就会比较得体地处理论文陈述。如果不放心论文陈述,可以传给我,让我看一看,提提意见。
  3.   注意把握时间。在不到10分钟之内,要说清楚自己的论文,是不容易的。你们可以私下预演一遍,以便找到把握时间的分寸和感觉。务必记住,论文陈述时,只说必要的部分。一些自己觉得非常得意但比较细节的内容,放在论述陈述里讲,未必妥当。你们可以把这样的内容留在答辩时说,巧妙地把它们组织到对委员会质询的答辩之中。借助PPT,也可以帮助你们部分解决时间不足的问题。有PPT时,口头陈述应当与之相配合。你要重点上说、展开说的,PPT显示概要、关键词;你想简要交待的,PPT则详尽地显示材料、数据、证据等。总之,不要照着PPT念。但做不做PP,由你们根据自己的情况决定。
  4.   除准备论文陈述外,还要对答辩内容有所准备。请你以作者的身份,熟读自己的论文,做到能够用嘴把自己写的东西熟流利地讲出来。再请你以读者的身份,审阅所写论文,从论文答辩委员的角度设想,他们会提出一些什么疑问。围绕所预计的问题,准备简明有力的答复。你也可以请读过你论文的同学提出问题,事先预备一些答辩。你们还可以事先在内部进行答辩的预演,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对一二年级的同学也是一种锻炼。
  5.   在答辩委员评论和提问时,你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的疑问上。如果不清楚对方的意思,可以恳请老师再说一篇。你要相信,就你论文所涉及的问题而言,你就是专家,至少是一个博学者。但在答复提问时,态度请务必谦虚谨慎。要把答辩委员会提出的问题综合起来回答,不要一个一个点名去回答,不必每个老师的每个问题都予以答复。答辩时,对每一个准备系统回答的问题,首先亮出自己的基本观点,然后再展开。千万不可狡辩强辩,不可强词夺理。你们没有考虑到的问题,或者考虑到了却考虑不深的问题,要坦率承认,并真诚把它们当作后续研究努力的方向。只有那些你确有思考的问题,才给予系统、深入的回答。
  6.  答辩决议宣读之后一般会让答辩者说几句话。你们也要有所准备,不要事到临头不知所云。时间关系,话不能多说。可以推举一个同学代表五位致谢(或者你一句我一句合起来说),然后分别简要讲一讲有关三年求学或论文答辩的感言。致谢时,你们可能想得到答辩委员及指导老师,同时请你们不要忘记,感谢系里的领导和其他教导过你们的老师,感谢答辩秘书的辛苦工作,感谢其他同学热情参与。
  7. 多印一些论文,自己保留几本以备后用,亦作留念,并且送给其他同好,至少我所指导的研究人应该人手一份。如果你想得周到,你还会把论文呈送给系里那些没有参加你论文答辩但对你论文主题感兴趣的老师,请他们指教,亦是一种留念。前来参加你的答辩会的人,手中应该都有你的论文,至少有你的论文答辩陈述稿。这些都应该事先想到,并且有所准备。
  8.  一切准备都应该及早进行,在答辩前一天的晚上必须完成。答辩前的晚上应早点休息,养精蓄锐,以良好的状态出现在次日的答辩会场。
  9.   一二年级的同学应该尽可能参加三年级同学的答辩会,这是重要的学习机会。如果有心的话,会为自己将来的论文答辩积累许多经验教训。参加论文答辩会的一二年级的同学,要适当做一些服务工作。一年级同学负责出答辩海报、布置答辩会场以及现场的茶水服务等,二年级同学负责答辩秘书工作(填写相关表格、呈送论文、根据论文评阅意见草拟答辩委员会决议、准备答辩委员会审查材料、作答辩记录等)。答辩会记录可以用手记,也可以直接用电脑记。不必句句话都记,只记大要(提了什么问题,作了什么回答)。如果有现场录音,可以避免重要的遗漏。
  10.   如有可能,对自己的答辩过程进行全程录音。事后要根据录音,回味自己论文的缺陷以及人们的建议。在正式提交论文纸质稿和电子稿之前,务必对论文进行最后的修正、补充和完善。论文交出去了,就会存放在你的档案中、国家图书馆中、母校图书馆中、硕士学位论文电子数据库中,世世代代都有人会查阅。因此,一定要慎之又慎。

黄向阳 编制
2003年初稿
2016年第13稿
毕业论文答辩 | 八所高校十位导师亲自传授终极答辩攻略原创 2016-05-07 数洞社媒 数洞社媒

我们的调查问题:
Q1:答辩中您都喜欢问同学们哪些问题?
Q2:答辩中有哪些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或特别值得留意的注意事项?

禹卫华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
大数据与传播创新实验室(T-Lab)主任
毕业论文答辩是研究生学术训练的重要环节,有一些细节提醒大家。
1、文献的深度与广度。
“欲明大道必先知史”,一般而言,老师从学术论文的文献综述深度与广度可就看出论文的价值。我会按照古(以往)今(当前)中(国内)外(国外)的标准来评审文献综述,有些同学可能写的比较匆忙,又不愿意深入阅读文献,文献综述中常常只有CNKI的搜索结果,这种情况一般会被评审老师严厉批评,因为文献不等于CNKI。文献类型从形式上应包括书籍、文章、报告等等。
2、论文研究方法的规范性与合理性。
就量化研究来说,综述、假设、方法、结果、讨论的一般结构还是要坚持的,评审老师最不能接受的是量化研究的随意性,即随便抽样、随便分析、随便结论等。近年来,我也比较强调学生在研究新媒体时的新方法,如果能够拿到新浪微博(微信公号)的全体数据,我就不会鼓励学生去抽样。
3、细节问题。
我会看学生的参考文献、英文翻译、有无错别字、文章结构等。同学们可能现在太匆忙,英文翻译有时就交给了机器,还天真地以为评审老师不会看,其实不然。有些同学耐心不够,不愿意花时间梳理参考文献,孤零零的几篇参考文献,也会让评审老师颇为火大。
希望对同学们有些帮助,并祝诸位答辩顺利。

张洪忠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教授
Q1:答辩中您都喜欢问同学们哪些问题?
第一个是研究文献的问题,文献的梳理和问题的提出;
第二个是研究方法的问题。
Q2:答辩中有哪些同学们常犯的错误?
主要有三个,我觉得比较多的:
第一个是文献梳理和后面的研究脱节;
第二个是最后的对策建议和前面的研究是没有关系的,也没有意义的;
第三个是研究方法经不起推敲。

王秀丽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教授
Q1:答辩中您都喜欢问同学们哪些问题?
论文的研究意义是什么?创新点在哪里?
Q2:答辩中有哪些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或特别值得留意的注意事项?
答辩中重点介绍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发现、不足等;
注意时间分配、体现研究的思路和对研究的思考。

张迪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传播系副主任
Q1:答辩中您都喜欢问同学们哪些问题?
我一般会围绕研究方法问问题,比较容易入手,也因为都写得不好。
我觉得值得注意的就是先把论文写好。

田丽
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副教授
Q1:答辩中您都喜欢问同学们哪些问题?
我比较喜欢问同学们逻辑问题和文献方面的问题。比如问题是怎么产生的,怎么进行研究设计,结论是什么,研究有什么意义等。
Q2:答辩中有哪些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或特别值得留意的注意事项?
1、文献和论文的关系问题。有的同学文献找的面太广,不能够很好地支持论文。有的找的面特别狭窄,只在一点上找。有的同学只写了哪位学者做了哪些研究,但是没有结论,这样就不能通过总结梳理前人的研究很好的支撑你的论文。
2、逻辑结构的问题。有的同学喜欢平行结构,在论文当中平行结构可以有一到两个,但如果论文中所有的都是平行结构,会影响论述的说服力。

张伦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教授
Q1:答辩中您都喜欢问同学们哪些问题?
你的研究到底研究了什么?能否用一句话概括你的研究?例如该研究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回答了一个什么问题?
这个研究的理论贡献有哪些?
Q2:答辩中有哪些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或特别值得留意的注意事项?
1、  首先,研究不像是研究,而是写成了一本书。也就是说它没有在回答一个核心问题,而是围绕着一个话题列出了各种相关内容。以媒介融合为例,可能学生在文章中并没有去回答一个和媒介融合相关的问题,而是列举出了大量媒介融合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第一章,媒介融合的背景;第二章,媒介融合的必要性;第三章,媒介融合的弊端;第四章,媒介融合的未来。总之,罗列知识,而不是回答问题,这是一个学生们经常会犯的错误。
2、  其次就是一些细节。比如错别字,再比如引文的规范,以及做表做图的基本规范等等。表应该是三线表,图例和图表的呈现方式应该是用柱状图、曲线图还是饼图?这些都是有固定规则的。同学们在这些细节上普遍非常容易犯错误,有些同学甚至会把SPSS上的输出结果(Output文件)直接粘贴到论文上。这些都是非常不能容忍的低级错误,会导致评审老师对这篇论文留下极差的印象。
3、  最后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写作。论文不要求写的多美,也不需要有任何形容词或刻意的遣词造句,但是一篇论文的语言要求清晰简明。现在的同学,特别是文科院系的同学,在这方面的问题普遍也很明显。首先是喜欢故弄玄虚,让看的人看不懂到底是什么意思。再就是中文写作的写作逻辑,学生在论文中经常呈现的不清晰,名词动词搭配也会存在大量误用,有些话看似高明,但实际去读会发现内部逻辑极其混乱。所以,简洁明白,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论文写作功底,也是同学们应该注重的。

于老师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教授
Q1:答辩中您都喜欢问同学们哪些问题?
有关意义与创新性的问题,因为这个是最重要的。一个选题起码要有意义,要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Q2:答辩中有哪些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或特别值得留意的注意事项?
学生把很多教科书的细节整理出来,相当于买了很多菜,但写论文是要把菜炒出来,也就是根据搜集的材料整理分析,提出观点。因此还是那句话,核心的观点,就是研究这个问题的意义,也是你在前人基础上的创新之处。
注意事项:千万不要把论文念一遍,一定强调主要观点,突出自己的创新之处,可以整理一下自己的研究思路。

张老师
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
Q1:答辩中您都喜欢问同学们哪些问题?
用怎样的结构来阐述观点、证明自己的论点。
Q2:答辩中有哪些同学们常犯的错误或特别值得留意的注意事项?
写论文时没把自己要写的东西想清楚,整个过程的逻辑思维就较弱。
注意事项:说每一个论点的时候都要有一个证据来证明,逻辑性是最重要的。要注重论文的创新性。

陈老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
Q1:答辩中您都喜欢问同学们哪些问题?
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你论文的创新点在哪里?以及会问和论文立意相关的时事问题。主要考察论文的相关知识点。

刘老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商学院教授
Q1:答辩中您都喜欢问同学们哪些问题?
基本是立足论文,不会问论文不相关的知识点。
如果涉及到上市:可能会问新三板、中小企业相关问题,比如:为什么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如果涉及到审计问题:会问常规的审计知识、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等知识。如果涉及到建模,会重点考查模型的逻辑严谨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